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凯发k8官网手机客户端

以人为本 服务至上 科学管理 勤政高效
文化园地

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谈到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时指出:“必须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的要求,结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努力繁荣先进文化,把亿万人民紧紧吸引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伟大旗帜下。”在“五三一”重要讲话中,他再次强调: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前沿,积极进行文化创新,不断增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江泽民同志关于“积极进行文化创新”的思想,是基于对当今世界发展趋势与特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形势和任务进行客观分析而提出的,对我们党在新世纪更好地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全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文化创新是新形势下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要求
  任何社会都是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统一体,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既应该有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也应该有高度发展的精神文明。在新世纪,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文化对经济建设和整个现代化事业的影响和推动作用日益凸现。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而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以国民素质和智力为核心的人力资源成为国家最宝贵的财富。在这种情况下,先进文化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文化落后势必影响和制约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因此,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积极进行文化创新,搞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是保持我国经济增长后劲、提高综合国力的内在要求。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都要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物质,而且取决于精神。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用先进文化取代落后文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化创新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使人们的精神世界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进一步增强。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广大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普遍提高的情况下,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党要带领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通过积极的文化创新,繁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取切实的文化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文化创新的指导思想和衡量尺度
  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我们党是以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党,我们国家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文化建设和文化创新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老祖宗不能丢,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文化创新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进行文化创新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不矛盾。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理论体系。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到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每一代马克思主义者都从时代发展和实践需要出发,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为马克思主义思想宝库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在文化建设领域,同样不能只是守成而不创新。历史证明,没有马克思主义这一先进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创造性运用,就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没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新文化体系的建立,就没有全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指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强大理论武器。文化建设和文化创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为统领,把是否体现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衡量文化创新性质、方向和水平的根本尺度,符合“三个代表”要求的就支持、鼓励,不符合的就实事求是地加以纠正。
  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党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中国最广大人民谋利益。在文化创新中坚持群众观点,首先必须把人民群众作为创新的主体。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不仅是物质生产实践的主体,也是精神生产实践的主体,文化建设和文化创新的主体。人民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无穷的创造力。进行文化创新,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充分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广大群众的创新潜力,鼓励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在文化创新中坚持群众观点,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文化创新的根本价值取向,把服务群众作为文化创新的价值目标。社会主义文化是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先进文化,进行文化创新,必须着眼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必须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社会主义文化在我国已经居于主导地位。但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社会上还存在一些落后文化,广大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还很不平衡。在进行文化创新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阻力和客观条件的制约。这就需要我们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和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敢于突破思想障碍和条条框框,不断探索,开拓创新,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不断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对于客观存在的落后观念和意识,要通过完善政策和制度,加强教育、管理和引导,努力加以改造,切忌简单粗暴。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是文化创新的立足点和落脚点
  任何文化都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不同时代的社会实践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时代特点。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伟业。这样的伟大实践必然会对文化的存在和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对文化建设和文化创新提出新的要求。正是实践中提出的各种新的文化问题需要回答,涌现的各种新的文化现象需要概括,萌发的各种文化新芽需要培育,文化创新才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无限丰富的资源。文化创新只有立足于生机勃勃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才能获得鲜活的素材,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进行文化创新,不是为创新而创新,而是为了使文化更贴近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文化对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推动作用,在于它能够通过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激发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在于它能够通过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开发人的智力资源,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进行文化创新,就是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把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把力量凝聚起来,帮助人们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为此,要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科技相适应的政治、法律、道德体系,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营造思想道德基础;进一步普及教育,发展科学文化事业,提高全社会的科学文化水平;不断创造出健康向上、丰富多彩、具有中国风格、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文化产品,增强先进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从思想上精神上正确武装起来,积极投身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去。
  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前沿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创新不可能凭空产生,它不但需要以实践为基础,而且要吸取前人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进行文化创新,既要继承和发扬一切优秀的文化传统,又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创造精神,使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吸取新的实践经验、新的思想成果而向前发展。中华民族向来具有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和气魄,在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中,中国人民以卓越的聪明才智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为人类的发展和世界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家日益昌盛,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教育水平显著提高,这为我们进行文化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不仅为我国经济在更深层次更广范围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也为我国的文化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可以说,当今的中国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去追赶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先进潮流,实现中华民族的更大发展。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不仅适用于经济建设,也适用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博采世界各国文化之长,繁荣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各国人民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科学技术、积累起来的各种有益知识和经验,都是我们应当吸收和学习的。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情况下,我们更要注意及时了解、吸收国外先进文化成果,跟踪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这样做,就会使我们在文化建设上有一个高的起点,尽快接近和达到世界先进文化的水平,抢占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制高点,繁荣和丰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推动我们的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广东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  执笔:张江 韩安贵)
(《人民日报》 2002年9月5日)

分享到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