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所研究揭示重性抑郁障碍的临床症状结构-凯发k8官网手机客户端

科研进展

心理所研究揭示重性抑郁障碍的临床症状结构

来源:心理研究所发布时间:2021-09-01

  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是创伤事件发生后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探究mdd的临床症状结构是揭示mdd的发病机制与病理过程、发展mdd的诊断标准与评估工具,以及完善mdd的预防与干预办法的前提,并将最终促进科学有效的mdd防治体系的建立。

  已有研究为mdd单因子模型和由认知/情感因子与躯体因子组成的双因子模型提供了支持。两因子模型根据因子负载症状的不同,又分为四种不同模型(见表1)。然而,目前在自然灾害亲历者样本中对mdd的临床症状结构的认识还相对匮乏。同时,一个表型模型的确立不能单纯依靠内部的模型拟合数据,还需要来自外部的聚合与区分效度支持,进一步外部效度的研究也有助于厘清mdd不同因子心理病理功能上的差异。

 

表1. mdd的因子结构模型对比

 

  有鉴于此,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王力研究组开展了一项研究。研究者在1058名亲历汶川地震的成人样本中,使用验证性因素分析(cfa)考察了mdd的临床症状结构,并将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作为外部校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检验了mdd临床症状模型的外部效度;最后根据心理-躯体症状的文化背景理论证据,建立中介模型并检验了mdd不同因子影响躯体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机制。

  结果显示,mdd 2a模型具有最优的模型拟合程度,mdd的不同因子与生活质量不同因子呈现差异性关联,其中躯体相关健康生活质量与mdd认知/情感因子和躯体因子均有显著关联,而心理社会相关健康生活质量仅与mdd认知/情感因子存在显著关联。进一步中介模型结果发现,mdd躯体因子不完全中介了mdd认知/情感因子到躯体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路径(见图1)。

 

图1. mdd不同因子影响躯体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中介路径

 

  研究在自然灾害幸存者样本中探讨了mdd的最优因子结构模型,为mdd的双因子模型提供了理论和实证证据,并进一步探讨了mdd不同因子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差异性关联及机制,加深了对mdd与生活质量之间关系的认识,为提升mdd患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提供指导。

  该研究受到中国科学院对外合作重点项目(153111kysb2016003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471004, 3197102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zda07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6jjd190006)和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zdrw-xh-2019-4)的资助。

  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于bmc psychiatry

  论文信息:

  bi, y., wang, l., cao, c., fang, r., li, g., liu, p., ... & hall, b. j. (2021). the factor structure of major depressive symptoms in a sample of chinese earthquake survivors. bmc psychiatry, 21(1), 1-9.

 

附件下载: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