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科学经典 弘扬科学精神 | 王晓月:坚守本心,方得始终——缅怀高能物理学家方守贤院士-凯发k8官网手机客户端

王晓月:坚守本心,方得始终——缅怀高能物理学家方守贤院士

题记:不知道拜读过多少遍方先生的《我的高能加速器梦》了。每每读之,无不心潮澎湃,被他“千磨万击还坚劲”的人生感动。2020年初,方先生不幸因病去世。悲痛难解,作此文,以表达对他深深的敬意和缅怀。 

    

  一辆黑色轿车在主楼前停住,方守贤院士从车里缓步而出。 

  “方先生,早!”我连忙赶上前,为他拉开沉重的玻璃楼门。 

  “不早了,都快八点了。”走过而立,走过花甲,走至耄耋之年的方先生仍然中气十足,声音洪亮,一副分秒必争的口吻,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新一天工作的开始。 

  我暗自笑了,转头看着他步履蹒跚地迈上台阶;而他身后,炽红若火的石榴花在五月的晨光霞影里跃然绽放,丹华灼灼;鲜亮饱满的花朵如火焰般燃烧,似乎噼里啪啦地要将整个庭院染红。红,是石榴花的本色,难道不也是方先生生命的底色吗?在浩浩汤汤的时代浪潮里,他始终怀抱一颗赤子丹心,满腔热忱地投入粒子加速器的物理与技术研究,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奉献给祖国的科学事业。纵已是庞眉皓首,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散发出永恒的光和热。 

  人如其名。方守贤院士方正质朴,刚正不阿,对科学真理孜孜以求学而不怠。他内心笃定,在俗世的生活中,甚至政治的喧嚣中,坚守贤德,涵养操守,不忘初衷不失本心。这是父亲对他的期许,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虽不能拜于方先生门下,但有幸与他相识,在同一座办公楼的同一个楼层工作近10载。对他的了解愈多,我愈钦佩他的意志之纯洁,他的求实创新,他的坚韧不拔,他的律己之严,他的老而弥坚……方先生的这些高贵品质,正是当下的我们尤为欠缺和急需的。 

  品质1:意志纯洁 

  本该无忧无虑安心求学的年纪,却经历了“三反、五反”、“思想改造”和“肃反”等一系列动荡的政治运动,方先生痛并快乐着,从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优秀的苏联文学作品中汲取能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报效祖国。他说:“为祖国,作贡献是我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的原动力。” 

  这是方先生的信念和自勉。聪颖好学的他更是如饥似渴地学习,课上课下之余,还去啃仅有的一些翻译成中文的俄文或英文原版参考书。在苏联列别捷夫物理研究所和杜布纳联合核子研究所实习工作期间,潜心钻研,博采众长,积极培养自己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和独立思辩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建立起自己独特的知识理论体系。他的赤子之心与报国之志凝聚成一个伟大的梦想:为祖国建造世界一流的高能加速器。 

  “蚕为献丝甘自缚,蛾因恋火以身投。”方先生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虽然从上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初,高能加速器的设计和建造历经坎坷,几度搁浅,方先生却心甘情愿,无怨无悔。他说:“任何时候,个人命运都是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的,在我从事加速器研究的生涯中,可谓是七上八下,几经曲折,但是,只要是国家需要,我就义无反顾。”这充分反映了方先生的献身精神,意志之纯洁和坚定。 

  品质2:求实创新 

  方先生在60年的科研生涯中苦心孤诣,成就卓著。他治学严谨,追求真理,不迷信学术权威。1959年,他提出苏联的等时回旋加速器的设计有3处考虑不周,并连续写了3篇内部报告,使当时的加速器组长迪米特列夫斯基对他刮目相看,主动提出把他的“初级科学工作者”职称提升为“中级科学工作者”。后来,等他当了老师当了领导,依然对学术较真,实事求是,从来不装腔作势,强不知以为知,能经常和学生一起讨论问题,并能勇于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科学研究是探索真知,来不得半点虚假与投机取巧,因为真理终究是会自己出来讲话的。 

  他敢于大胆设想、理性质疑、认真求证,最终实现锐意创新。1982年,一个新型强流反质子环聚焦结构设计因受限于基建经费和狭小的空间而成为难度系数极高的任务。方先生领命后仔细研究,日夜奋战,半年后他的准周期结和中小型环加速器消色散两项创新措施被欧洲核子中心(cern)采纳,大大提高了质子环的运行性能。1988年,他发现用来校正横向运动耦合的斜四极子安装在对撞点附近的长直线节,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的亮度难以达到预期。经过计算,他果断将其移到远离对撞点的注入点上,从而使机器的亮度很快就达到和超过了原设计指标,并超过美国同类加速器的4倍。他说:“不断创新,才是科学的灵魂。” 

  李惕碚院士在《何泽慧先生的风格中》写道:“其实,最困难的还不是有承担风险的勇气,而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保持独立思考和正确判断的能力。”我想,在任何年代任何时候,能够保持独立思考和正确判断的能力都是不易的。而只有拥有这种“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才能实现真正的求实与创新。方先生无疑做到了。 

  品质3:坚韧不拔 

  时也,运也,命也。大时代下个人该如何把握命运,方先生用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坚持,坚守,坚韧不拔。 

  时代的尘埃落在每一个人头上,都是一座大山。“大跃进”、“3年自然灾害”、“文革”、“四人帮”,在那个风云诡谲的晦暗乱世,他眼睁睁看着自己苦心经营的一个个高能加速器建造方案成为泡影:2.2gev的电子同步加速器、15gev的质子加速器、450mev等时回旋加速器、698工程、753工程……各方势力的阻挠与破坏,各方力量的撕扯和摧折,每一种声音都可能成就他,也可能毁灭他,让他个人的命运在时代的大背景下显得那么脆弱与无助。韶光不为少年留,方先生已经从初出校门的毛头小伙变成了中年大叔。他也曾苦闷,也曾彷徨。20多年的蹉跎岁月正是人生最美好的年华,他怀着一颗为祖国科学事业献身的赤诚之心,有心报国,却难以建树。然而,他没有轻言放弃,没有随意转换研究方向,没有随波逐流去追求热点和金钱。他静心笃志,心无旁骛,依然从事着加速器的基础研究,在实践中积累理论知识,瞄准世界一流,蓄势待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其实任何时代都一样,只有对梦想的执着坚守与追求才能有恒久的成功。只有这样,时代才会成就一个人,而不是淹没一个人。 

  当阴霾散尽,沐浴改革春风,他毕生的梦想得以成真。198112月,第八次上马的2×2.2gev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正式立项。方先生在1983年至1986年担任工程副经理,1986年至1988年担任工程经理,领导团队按期、高质量地圆满完成了我国第一台高能加速器的建造,开启了中国基于粒子加速器的高能物理的实验研究。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是继“两弹一星”后最重大的科研工程,也使我国的高能物理从此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 

  品质4:严于律己 

  大科学装置的建设工程性强,学科交叉广,需要上百个部门、上千名甚至上万名科研人员和工人的团结协作。要做到全部成员能和谐团结凝聚在一起的关键在于领导者一定要为人正直,凡事以身作则。 

  作为团队的灵魂和核心,方先生深谙此中道理,而且就是这样做的。他长期从事加速器物理研究及理论设计工作,领导大型工程建设却还是头一遭。因此他如履薄冰,谦虚谨慎,不以自己的权威一言堂之,而是认真听取各种建议,特别是反面意见;一旦发现自己有错,就及时自我反省,勇于承认并及时修正。“这样既可发挥群体的积极性,也可减少决策的失误。”   

  同时他还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并率先垂范,严格执行。比如,为保证工程进度,很少出国访问,与一线人员并肩作战;生活上公私分明,从不公车私用,也不为自己的家人争取不恰当的利益;经常带头住在办公室,以便工地一旦发生情况,立刻就能赶到现场。由于当时生活艰苦、工作繁重,身高18的他体重只有56公斤。难以想象在那段充满激情的岁月里,方先生是怎样一副松形鹤骨清癯玉立的模样!但国务院总理李鹏特批的6万元慰问金,他一分也没有多拿,而是平均分配给大家,每人每月15元,刚好够买两只老母鸡。方先生的质朴无华令人景仰。 

  品质5:老而弥坚,不坠青云之志 

  198810bepc建成时,方先生56岁,已近人生一花甲;但圆梦之后的他没有懈怠,而是选择追随祖国改革开放的浪潮再次出发。他仿佛还是那个青葱少年,满怀激情,不畏艰难,每天奋战在科研一线。他高瞻远瞩,胸怀天下,以敢为人先的自信和勇气,为祖国高能加速器事业描绘宏伟蓝图。 

  1991年提出建造专用同步辐射光源的建议;1992年阐明未来发展的两种机遇:高亮度τ-c工厂和1.5gev的高性能同步辐射光源;199312月,在国家拟订“九五”计划之际,他与丁大钊、冼鼎昌两名院士联名提出了“在中国建立一台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的建议。这便是现在上海光源最早的雏形。之后,在21世纪我国加速器技术及大科学装置的发展进程中,方先生以其远见卓识和宽广的学术视野提出诸多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抢占科技竞争制高点的实质性意见及方案,如: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bepcii)、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中国加速器驱动次临界核废料嬗变系统(ads)等,甚至在最后的岁月里,他仍致力于推动中国质子治癌加速器的建设。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方先生的一生,是顽强奋斗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是鞠躬尽瘁的一生。 

  又是一年榴花满树红欲燃时,主楼前却再也看不见方先生的身影,再也听不到他洪亮的声音。而他伟大的精神与品德,如年年枝头绽放的石榴花,炽热如火,璀璨如灯,闪耀了五月的庭院,闪耀了科学的时光,闪耀了历史的长河。 

  身为时代浪潮中小小的一朵浪花,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贡献着微薄的力量。或许,等不到下一波潮水,我们就已经蒸发;但我们将如方先生一般坚持,坚守和坚韧不拔,让自己奔涌的身姿尽量完美优雅,并希望能有一天融入更大的潮水且勇立潮头。 

(高能所 党政办 王晓月)

 

 

 

    

  • 编辑人:
  • 审稿人:
  • 下一篇:王新华:诵读科学经典之感怀杂句
    网站地图